车企如何在一起?
东风与福汽的兼并重组在悄然停止半年后近日正式被媒体曝光,随着裂痕逐渐被摆上台面,双方的“分手”也正在持续发酵。这意味着,这场谈了两年多的车企“异地恋”将很难顺利修成正果。
在近年来轰轰烈烈的兼并重组浪潮中,东风与福汽的“不如意”不是第一个,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纵观国内外那些曾经轰轰烈烈的并购事件,时至今 日成功者寥寥无几,但即便如此,全球汽车产业整合的大潮依然没有止息,跨国巨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抱团取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中国汽车企业则在政府的鼓励 和积极推动下对兼并重组热情高涨。
诚如古人云,历史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在这些前仆后继的并购案例中,总有值得总结和学习的经验与教训。我们通过梳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希望给中国汽车业的兼并重组带来启示和借鉴。
东风并购福汽 没有结果的恋爱
如果用“谈恋爱”的方式来形容福汽集团与东风汽车的战略合作的话,那么双方的这场拉锯式恋爱在种种客观现实环境下,目前很难如愿步入婚姻殿堂。
从2011年开始接触至今,东风和福汽的合作一直不平坦——哪怕是到去年5月16日,福建省政府和东风已在福州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当 时的预期,协议签订后,第三方机构对福汽集团的审计与资产评估工作就正式启动,双方最快可于2013年9月签订股权转让和增资协议。然而这场由地方政府主 导的重组方案并不符合福汽方面高层的战略规划和意愿,导致推动并不积极。福汽集团下属子公司中方负责人数月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随着政府相关人士的调 整,福建省方面后来对福汽这一项目的推动力已不如之前那么强烈。
今年初,关于双方合作中止一事在福汽内部已经基本公开。记者在今年4月初走进福汽大本营探访时,福汽从上至下各层人员并不忌讳谈及此事,并主动 向记者披露东风工作组人员已经基本撤离福州。福汽集团董事长廉小强在与记者交谈时也暗露心迹,希望福汽集团能有更大的自主权做强做大,“去年的签约只是订 婚,现在还在恋爱,后面有可能结婚,也有可能分开。”有分析人士认为,要求在未来战略中“以我为主”的定位强烈地刺激了东风的神经,而随着福汽快速建立新 龙马和回购厦门金龙,以及福建奔驰盈利后,筹码已经增大。况且,福汽认为自己从来就不缺合作伙伴,从之前的广汽、北汽到长安,那些“绯闻男友”或许还在念 念不忘。
克莱斯勒的两次婚姻 从懵懂到成熟
“我们高估了合并后的潜力”
2007年,私募基金Cerberus以74亿美元购得克莱斯勒80.1%的股权,就此宣告奔驰和克莱斯勒这场10年的“跨国婚姻”走到了尽头。
1998年,出于共同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低成本扩张的目的,戴姆勒-奔驰正式宣布与克莱斯勒合并,开始了长达10年的合作。在经济危机袭来、西方汽车业普遍不景气的时期,二者的合作一度成为行业佳话,被《华尔街日报》称之为“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一起工业并购案”。
合并之初,戴姆勒-克莱斯勒管理层本希望依靠双方各自的销售网络,来实现相互进入对方市场的目的,并实现双方在产品线上的互补。但事与愿违,由 于双方管理层在企业文化上存在重大差异,戴姆勒与克莱斯勒之间的整合并未达到预期,克莱斯勒业绩低迷,并一直徘徊在亏损边缘。数据显示,克莱斯勒2005 年亏损14亿美元,2006年亏损15亿美元,抵消了梅赛德斯24亿欧元的营业利润及商业卡车集团的强劲表现。最终,戴姆勒-奔驰决定卖掉克莱斯勒,克莱 斯勒80.1%的股权被私募基金Cerberus购得。
对于这场10年的“婚姻”,时任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的蔡澈曾用一句话概括:“显然我们高估了两家公司合并后的潜力。”
互为扶持的他们
相比之下,克莱斯勒的“第二次婚姻”则似乎少了些坎坷。2009年,克莱斯勒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得不宣告申请破产重组,在这危急时刻,菲亚 特“出手相救”,开始持股克莱斯勒,并在此后不断增加其股权。今年年初,菲亚特发布声明称,已斥资43.5亿美元从克莱斯勒另一股东VEBA手中完成收购 克莱斯勒100%的股权。至此,菲亚特和克莱斯勒正式合并,成为世界第七大汽车集团。
如今,回首往事,克莱斯勒与菲亚特或许都会感念彼时合作的决定。2005年到2009年,克莱斯勒的年销量曾从230万辆一路下滑到 931402辆,而到2012年则大幅反弹至年销170万辆,对此,菲亚特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2012年菲亚特品牌净亏损 10.41亿欧元,但是得益于克莱斯勒逐步复苏后在北美和亚太地区的持续强劲表现,2012年菲亚特集团获得了净利润14.11亿欧元,完成了其此前定下 的12亿欧元的净利润目标。去年全年,菲亚特-克莱斯勒累计全球销量达到442.38万辆,同比提升3.5%,超出目标10万辆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本文导航
- 第1页:车企如何在一起?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