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新光:当短期受挫演化为长期危机
日系车企在华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低谷。
9月份惨淡的销量公布后,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机会还有多大,是业界当前讨论的焦点之一。客观事实是,因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引发的国内多个城市抵制日货风波给日系车企的市场表现带来的麻烦是暂时的,但由此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的心理深层次影响,却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发酵。
如何在社会舆论环境逐步缓和的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赢回市场和消费者,是所有日系车企接下来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
此消彼长
虽然短期内的市场表现并不足以说明问题,但市场数据表现出来的一个残酷事实是,日系车遭遇打砸风波之后,由此引发的消费恐惧,无疑会使原本属于日系的消费者转向消费竞争对手车型。
9月下旬以来,受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影响,日系车产销出现大幅下降,9月份日系车的销量同比降幅达四成,成为导致9月份我国汽车销量同比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甚至有人认为,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将会面临崩盘。
日系车企在9月份集体受挫,使得车市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业绩也黯淡了许多。据中汽协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乘用车销售115.89万辆,环比增长7.5%,但受到日系车销量大跌的拖累,同比下跌2.6%,除微客外的狭义乘用车9月销量同比也因此下跌1.4%。
中汽协也认为,受钓鱼岛局势的影响,日系车产销出现大幅下降,这也是9月汽车产销表现欠佳的最主要原因,其同时也表达了日系车的低迷状况可能会延续下去的观点。
此前,在市场上一直与日系车针锋相对的各大车型,也均在过去一个月内改变了市场形势。例如,中高级车细分市场上,大众帕萨特和迈腾已经大步伐地甩开了此前紧随其后的凯美瑞;而此前在SUV细分市场上斗得如火如荼的上海大众途观和东风本田CR-V,如今前者也成功取代后者成为SUV市场的“头牌”。
虽然短期内的市场表现并不足以说明问题,但市场数据表现出来的一个残酷事实是:此前在日系车有突出表现的各个细分市场上,消费者都会面临一个对比选择疑虑。眼下的情况是,日系车遭遇打砸风波之后,由此引发的消费恐惧,无疑会使原本属于日系的消费者转向消费竞争对手车型。
事实也正如此,日系竞争对手抓住了9月份这一时机大力促销,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提升,整体市场数据也显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从1~9月乘用车累计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增长情况看,日系下降0.8个百分点,德系上升明显,韩系、美系和法系也略有提高;从1~9月轿车累计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增长情况看,德系上升明显,日系则下降1.1个百分点。
显然,基于当下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加之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影响,日系品牌在市场上所面临的不利态势短期内很难扭转。
复苏艰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日之间因历史问题而形成的纠结心态,短期内很难完全“冰释”,所以,日系汽车在中国的销售也就注定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不会一帆风顺。
[!--empirenews.page--]
不可否认的是,“打砸日本车”的行为将对未来日系车的在华表现产生巨大影响。
此次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打砸日系车”事件发生之后,大多数日系车企都在第一时间向经销商发出应对突发事件的指导意见,并很快承诺对遭受打砸的日系车主进行适当的补偿,目的都是想通过安抚政策稳定市场和维系新老客户。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